第280章 君臣本为手足

东方奇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敛果小说www.runsolenergy.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到第三天早上七点,成都府大小官员200多人来到王府议事,算是正式承认杨昭平辽王的身份,本来按照杨昭的意识,大家没有必要这样早的来,但殷承柞、严锡命等人一个劲劝说杨昭,如此杨昭才对早朝有了更进一步印象。

    就拿大明的早朝说起吧,每天凌晨5点钟前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

    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通常,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

    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为了开早朝,很多官员更是要穿过半个北京城,如此很多早上3点钟起床,如此风雨无阻,简直比囚犯还不如。

    听大家描述,杨昭感叹这个比地主家的长工还不如啊,周扒皮也要等鸡叫之后才让大家上工,地主家长工也要等到天亮之后才会上工啊。

    再说了很多低品官员住得太远,那更是苦不堪言啊。

    对早朝制度,万历帝时张居正曾经改为3,6,9上早朝,如此方稍稍减轻官员负担。

    正如过去所说,在明朝,不论是知县,还是土司都有自己的一个小朝廷,比如知县下面有六房,土司下面有四大布苏。

    现在称王之后,我们的平辽王杨昭也迫不得已的搞起自己早朝,这天早上,在成都的七品以上文官100余人,六品(千总)以上武官100余人早早的来到平辽王府正门前面。

    让大家惊讶的在平辽王府正门旁边放了一个大明灯漏

    在古代中国钟表经历了殷商日晷———春秋漏壶———东汉浑天仪———唐朝水运浑仪———北宋水运仪像台———元朝的大明殿灯漏和五轮沙漏,可以说大明灯漏代表中国计时的一个最高水平。

    这大明灯漏由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创制,利用水流原理,漏斗里面的水通过龙嘴里面流出,漏斗里面的龙珠随着水位变化而反应时间变化,而达到计时作用。大明灯漏最大的妙处在与每个一刻钟可以自动报警,以提醒人民。

    过去在很多城市交通枢纽部分都建有钟楼,以达到提醒民众的作用。

    现在看到王府门前竟然摆着一个钟表,大家都惊异不已,很多人更是感到啧啧称奇。

    当时间到到达6点30后,正门徐徐打开,众人鱼贯而入,按照品阶高低站好位置之后,看到杨昭来到圜殿前安坐之后,大家纷纷向平辽王叩头请安。

    看到数百人向自己跪下,杨昭内心感到受宠若惊,起身答礼之后,让大家坐下。

    在古代官阶到了一定品位的是可以坐而论道,在北宋的时候赵匡胤不但让大家带上厚重的帽子,以避免交头接耳,而且还取消了高级官位座位的特权。

    如此到了后世,只有皇帝、王爷恩典,这些大臣才可以坐下论道。

    但这次让大家惊讶的是在大殿之上竟然摆了左右两边各摆了两排长凳子,每张凳子可以坐2人,前前后后摆了六20排,如此可以坐160人。

    看着这些吴兆元显得颇为迟疑,长揖到地道:“王爷,我等知道你是迫不得已才在众臣推举之下成为王爷,但即便如此,王爷也不可妄自菲薄,更不能辜负大家的心意,到时候东征匡复江南之地,如此也不枉众人一番美意啊。”

    杨昭呵呵笑道:“吴长史误会本王意思了,我近日读书,有一词不解,特的请教大家,大家都说拜将拜相,大家说说,什么才叫拜将拜相呢?”

    吴兆元深思片刻,说道:“王爷,史记上有明确记载,当日汉高祖拜韩信为将,汉王先斋净七日,以示诚心,然后令人筑高台,组织一个很大仪式,施以大礼三请韩信为将,授予韩信全权,如此方有拜将之说。

    在秦汉时期,拜相时皇帝也要施以大礼,因此才有“拜相”一说。

    在朝廷上,宰相有时甚至与皇帝一起接受百官的叩拜。

    皇帝如果在街上遇见宰相,双方需要下车相互施礼;

    宰相生病时,皇帝应该到相府探视等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