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岳鹏举直捣临安城

江湖野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敛果小说www.runsolenergy.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十余日前,得知同军渡过黄河,大宋皇帝惊慌之下,一面派遣康王再次前往大同乞和,一面派出宰执重臣赶赴两淮和两浙督导守臣放弃抵抗。
  
  赵桓原本钟意一直跟李纲唱反调的门下侍郎耿南仲前往淮南,但耿相公虽然强烈主和,却不愿意担卖国的骂名,以年老不堪驱使为由拒绝了皇帝的旨意。
  
  其人年逾七旬,岁数确实已高,身体却没有明显的衰老迹象,并不是不能远行。
  
  所以,几日后,皇帝再安排更加危险的潜入敌后传旨,耿南仲便没有再拒绝。
  
  只因其子耿延禧跟随康王出使,兵荒马乱消息断绝,让其放心不下。
  
  结果,耿南仲翻山越岭来到蔡州,就得到了其子已经没在战乱之中的噩耗。
  
  白发人送黑发人,没了念想的耿相公便将心思全放在了国事上。
  
  其人进入蔡州之前,同军就在攻打方城山要塞了。
  
  这几天耽误下来,要塞十有八九已经失陷,同军很有可能已经打到了临安城下。
  
  形势万分危急,不容拖延,耿南仲传完圣旨之后,便要求康王立即起兵勤王。
  
  都到了这个时候,赵构自然不想再回临安为大宋陪葬。
  
  但大宋毕竟还没有灭亡,其人有志于争夺大位,就绝不能将这种想法表露出来。
  
  幸好赵构在在澺水河畔就已经与知蔡州事汪伯彦达成了政治默契,成功规避了做忠臣还是做奸臣的两难选择,只需摆出做出一副立即带兵赶回临安忠臣之态即可。
  
  汪知州自然是竭力劝阻为救皇帝而方寸大乱的赵构不要盲目出兵,其人也不需要与耿相公放对做奸臣,摆出现实困难即可。
  
  勤王不是带一群乌合之众赶到临安城下送人头,光行动快没什么用,勤王兵马最起码要有能够干扰同军行动的能力。
  
  蔡州的禁军、厢军、效用士和团练兵加起来,倒是有五千人,看起来的确不少。
  
  但这些人要分守蔡州十县,能够抽出来远程机动的兵力还不到一千人。
  
  这点人在野地中碰到同军哪怕一个营的骑兵,都不够塞对方的牙缝。
  
  想以此勤王,纯粹是无稽之谈。
  
  当务之急是招募兵马,至少要再招两千人。
  
  以宋军的士气,没得几千人壮胆,别说行军途中与同军野战了,就是固守营地应对同军冲击的底气都没有。
  
  问题是募兵所需的巨量钱粮甲械从哪里来?
  
  而且,就算能够筹到钱粮,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招到足量的合格兵员。
  
  大宋王朝的军事动员机制本来就很迟钝,汪知州都不用故意磨洋工,只需要按部就班,就能将勤王出兵的时间往后拖很久。
  
  可惜,耿南仲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进士及第,到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试太子詹事之前,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大半地方任职。
  
  其人先后出任提举两浙常平、提点广南东路刑狱和提点夔州路刑狱,又任荆湖、江西两路转运副使、户部员外郎、知衢州事等职。
  
  经过这么多岗位的锻炼,耿相公的庶务经验极为丰富,三言两语便将汪伯彦列举的困难一一摆平,让后者佩服之至——当然是不可能的。
  
  心怀大志的汪知州可不是什么大宋忠臣,其人既然得了赵构“京兆之荐”许诺,又怎么会为了必然灭亡的大宋赔上身家性命?
  
  既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玩不过老耿,那干脆别玩了。
  
  其人直接以南阳府的危急形势如实告知手下军头,这些只认钱财不认朝廷的丘八们就会知道如何消遣催着他们去南阳府送命的耿相公。
  
  不过,心怀鬼胎的赵构、汪伯彦实际用不着与忠贞报国的耿南仲扯皮拉筋。
  
  因为,同军已经攻入了南阳府,大宋就快灭亡了。
  
  就在耿南仲离开方城县的第二天,岳飞攻陷了方城山要塞。
  
  上次立功后,岳飞统率的骑兵师得到了加强,足有十个营四千人,战力加强,补给的压力也跟着增大。
  
  而宋廷组织清野,也在一定程度了影响了就粮于敌的难度。
  
  之前攻打方城山要塞还耽误来两天半时间,让郝思文和龚旺两个步兵师跟了上来。
  
  岳飞便没有像上次一样直奔临安城下,而是一路拔除宋军的据点,以获取补给,并为后续大军扫平道路。
  
  可相对于宋廷的迟钝反应而言,同军这个速度还是非常恐怖。
  
  更恐怖的是次日黄昏,穰东镇宋军哨探就发现同军前锋。
  
  军情急报送至临安,宋廷大震。
  
  年初的同宋大战,因为梁方平、何灌相继溃兵,导致颖、汝门户打开,方城山要塞守军士气大衰,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才让同军长驱直入。
  
  两国停战之后,赵桓痛定思痛,派出佥书枢密院事李回亲自将兵,专门部署方城山至周土县的防御体系,以期留足充分的预警时间。
  
  后者还算用心,前后忙活了好几个月,向皇帝保证方城山至少能撑半个月的时间。
  
  可结果却是同军只花了四天时间,就攻破了方城山要塞,还一路打到了穰东镇。
  
  而直到此时,大宋皇帝新任命的陕西五路宣抚使范致虚还在京兆府与一众军头扯皮。
  
  莫说统率陕西五路,此公连离京兆府最近的凤翔府兵马都没法调动,指望其人起兵勤王,恐怕还得等上月余时间。
  
  准备了半年时间,大宋朝廷还是面对内无敢战之兵,外无速援之军的危险局面。
  
  赵桓惊慌之下,立即要求关闭城门戒严后,又召百官议事。
  
  朝议一开始,言官的火力便集中到了李回身上,弹劾其人欺君。
  
  赵桓心乱如麻,无从分辨其中曲直,直接罢免了李回的职务。
  
  可现在的问题是临安城即将被围,便是杀了办事不力的李回也于事无补,问题还是回到了如何应对同军即将到来的攻城上。
  
  众臣仓惶无计,除了“固守城池速召四方大军入京勤王”“拥驾临狩徐议所向”之类的车轱辘话,便玩不出什么新花样。
  
  赵桓急得跳脚,一再逼问,户部尚书梅向才向其建议道:
  
  “敌军轻骑突入,所为乱我军心。不若四面十里间各屯兵两万,坚据要害,以伐其谋,再选派万骑往来助之,绝敌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