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票房的那些事

雅玩居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敛果小说www.runsolenergy.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4年以后第三方的票务数据逐渐增多,比如时光网、猫眼电影、格瓦拉等app可以实时查询电影票房,****命令禁止,现在这种玩法越来越少。
  然后第二阶段开始,先是发行方自掏腰包真金白银买票房,或给院线排片返点,主要为提高影院上座率,制造数据做事件和口碑营销,或是赠送和低价售卖电影票给观众。
  不仅炒出高票房的假象,引人关注来看片,还能排挤同期竞争影片。影院实际仍处于强势地位,并不承受损失,主要损失的是掏钱买票房的发行方。
  一般制片方都知情,已成为行业惯例,倒霉蛋是那些同期公映。没有自购票房能力的同行。
  但花钱买票房毕竟是杀敌一百,自损八十的做法,商业的本质是趋利避害,于是在自掏腰包造假之后,发行方想出勾结院线虚买票房的办法,片方和发行方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制造出很高的票房数字。
  听徐文峥说现在最低只需花费8.3%的资金,交5%的专项资金和3.3%的营业税就能制造100%的票房,幽灵场为多数,实际上就是做假场。
  制片、发行不从中分取票房利润,只是为刷票房数据,院线则从中拿一部分好处费,往往只是电影票面价格的十分之一。
  如果制片方自有院线资源,则好处费可能都省了,并且操作起来神不知鬼不觉,比如几大知名院线。
  以前喜欢选观众最少的早场和晚场来操作,在影院排片和购票系统上都能看到这个场次,但均为售罄,其实根本没观众到场。
  但容易被观众发现破绽,一旦被截图、拍照传到网上,制片、发行、院线都很难自圆其说。
  还有一种不容易被发现的半包场,制片、发行先悄悄把黄金场次中间的好位置买下来,实际没有人看,但能制造出上座率高的假象。后来国家看不过去,又出台政策管。
  “也就是因为刷不了,后来的我们才想出提高预售价的办法,结果观众不买账要退票,好像一千三百多万?”
  苏瑶幸灾乐祸道:“跳脚的不是被瞒报票房的制片方或者发行方,也不是观众碰上幽灵场投诉,而是院线坐不住起来控诉被大规模退票,直接被场次锁定无法取消,最后被坑惨了。”
  “猫眼被最先怀疑是始作俑者,因为其制片、发行、票务三重身份,具备充分的动机和绝佳的操作条件。”
  “之所以闹这么大,其实还是分赃不均,即使强势如万达,当票务售卖渠道和数据的主动权、掌控权都不在自己手中时,他们终于变成电影产业的弱势群体。”
  “票务平台作为互联网时代兴起的电影产业链新要素,正掌握越来越多数据优势和渠道壁垒。当院线不再绝对控制票务数据,而票务平台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成为制片、发行等利益相关方时,谁也很难保证独善其身。”
  丁诚点点头,更大隐患是日后如何面对电影产业垂直垄断的问题,当制片、发行、票务三位一体,甚至是有一天延伸至院线,那么观众将成为任人鱼肉的肉鸡。
  早在几十年前,电影界的老前辈美国,就曾由司法部状告派拉蒙等十家发行方同时经营制片和影院业务,涉嫌垄断的案子。
  当时派拉蒙们在自己的影院里面,用大片捆绑放映自己的b级片,达到强制销售的效果,挤压小制片商和小放映商的生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