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吹牛与牛

漠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敛果小说www.runsolenergy.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part6
  
  有的人吹牛是因为要面子,而有的人吹牛是因为他就是牛。
  
  ——《景口玉言》
  
  到了镇上,景云先把小货车开到一处偏僻的角落停下,然后趁着四下无人赶紧下车,徒步按照阿开给的地址找店铺。
  
  跑了四五家后,景云就摸清了行情,要想在天泉镇开一家名气响当当的青瓷商铺,必然得有“大师”坐镇。按老一辈的话说,这些瓷铺原本都叫瓷号,瓷号指的是烧瓷的作坊,清末民初时,民窑日益壮大,一些有名的瓷号率先转变经营模式,开始“烧做两行、亦工亦商”,既可以自产自销,还可以打造自家品牌。例如龙家窑的“千峰堂”,再比如景家的“景宝斋”,都是瓷号名,可如今的景家失了烧瓷的手艺,便算不上是瓷号了。
  
  阿开列的几家商铺都是由知名工艺美术大师所开,销售自家青瓷作坊或是青瓷工厂里生产的瓷器,有大师自己的作品,也有厂里大小师傅的作品。瓷器的价格向来按艺匠的级别划分,再依据釉色、重量、器形大小、花纹样式分为三六九等,这个套路景云很熟悉,毕竟她做的就是买瓷卖瓷的生意。
  
  而天泉青瓷中最贵的梅子青、大师级瓷瓶的价格与她此前打听的并无二致,可见她的消息并没有错,错的是遇上了龙千峰,不但不按规矩在镇上开店铺,也不扩大业务招师傅,就带着那么几个徒弟窝在山脚下,一只梅瓶还敢开价一百万,老头子的心怎么能那么黑!
  
  和他一比,景云都是一个童叟无欺的良心商人了。
  
  纵观全镇后,景云觉得数鹿家窑“珍瓷阁”的青瓷最好,店里大大小小的瓷器都很不错,但保险起见,她还是决定好好选一件珍品,再拿去狠狠打龙千峰的脸。
  
  没有五菱小货车拖后腿,景云一身华丽的装束还是很有总裁范儿的,再加上她口气不小,指明要精品中的精品,店长便拿出镇店之宝给她观赏——一只由鹿大师亲手拉坯,直径四十公分的青瓷圆盘。
  
  青瓷的器形越大,成品率就越低,而这只青碧色的圆盘釉面光滑无暇,釉质稠密凝厚,平凡的泥土经过烈焰的煅烧,变成晶莹而坚硬的质地,盘底中央还有些蚯蚓走泥纹,当真是绝顶的厚釉青瓷。
  
  瞧瞧,谁说天泉镇就只有龙千峰才烧得出好青瓷?
  
  用这只圆盘去赢莲花碗简直是杀鸡用牛刀,不过对付龙千峰,牛刀就牛刀吧,省得他嘴硬不承认。
  
  可不知怎的,强大的优势并没有让她欣喜多久,景云一边观赏圆盘一边却想起莲花碗来,只觉得那碗的釉色好似更加古朴丰润,相较之下,青瓷圆盘虽然釉色端正,却多了一份刚烈之气,光泽也有些过亮,高饱和度的釉面像一块晶莹的琉璃,少了几分青梅的温润之感。这种细微的差别非常玄妙,景云一时难以确认自己的感觉是对是错。
  
  “都是大师,都是梅子青,能有什么不同……”她甩甩脑袋,试图打消这个念头,可景云向来心口不一,嘴上越是不在意,心里就越是犯嘀咕。
  
  趁着店长招呼其他客人,她看似随意地与一旁的店员攀谈:“你们天泉镇,哪家青瓷烧得最好啊?”
  
  店员平日的训练没少做,当即背书给她听:“天泉青瓷以梅子青、粉青为最,豆青次之……”
  
  “我是问谁家烧得好?”
  
  店员继续背词:“鹿骏,鹿家窑第十八代传人,天泉青瓷工艺美术大师,继承了白胎青瓷的技艺特色,技艺深厚、做工精细……”
  
  最后逼得景云拉下优雅端庄的脸面,急吼吼地追问:“我是问私下的、私下的说法……”
  
  “私下啊……”店员恍然大悟,想都没想就说,“那当然是龙家窑。”
  
  一分价钱一分货这个道理景云是懂的,但她想不通的是龙千峰究竟好在哪里,同样的梅瓶价格是别人的十倍,就连一只小小的莲花碗都好似能赢过镇店之宝?
  
  店员是地地道道的天泉镇人,抛开冠冕堂皇的推销词,谈起青瓷是一针见血的。
  
  “因为只有龙家窑还是柴烧啊。”
  
  景云傻了。
  
  ***
  
  龙家窑在千峰堂后山的一处开阔地,说是山其实也没多少高度,但占地不小,龙家的柴窑世世代代都建在这里,即便天泉镇的青瓷产业都已经完成了现代化转型,但龙千峰依旧我行我素,只凭借一双手就碾压了那些高科技设备。
  
  龙家窑的青瓷虽然价格昂贵,可龙千峰做生意全看心情,接单看心情,毁约也看心情,就连拉坯都看心情——顾客定了小香炉,他若是一时兴起,能拉成一溜的笔筒,所以大部分时候,维持龙家窑稳定收入的人,是阿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