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任

赵子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敛果小说www.runsolenergy.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光和三年,九月初的一个中午。
  
      繁阳亭外来了一个骑马的青年,年约二十,穿着袴、褶,头上没有带冠,只裹了帻巾,腰间悬挂了一柄环首刀。“袴褶”是外来货,来自游牧民族,形似后世的上衣和裤子。
  
      他名叫荀贞,是新任的繁阳亭长。
  
      虽已入秋季,但所谓“秋老虎”,天气还是很热,荀贞又在日头下赶了小半天的路,额头、脸上都是汗涔涔的。在亭舍前,他勒住了坐骑,拽着袖子擦拭了下汗水,转目四顾。
  
      和帝国境内绝大多数的亭舍一样,繁阳亭也是地处要道。
  
      在亭舍楼前,是一条笔直宽阔的官道,也正是他来时走的路。
  
      官道两侧则是大片的麦田。
  
      今年的年景不错,入秋之后,雨水较足,地里的冬小麦郁郁葱葱,风一吹,青色的麦苗起伏不定,一股清香混着热气扑鼻袭来。远远地可以看到有三三两两的田奴、徒附穿着犊鼻裤,光着膀子在其间劳作。
  
      才过日中不久,路上车马来往、行人颇多。
  
      有单衣布履的儒生,有衣服文采的商人,也有穿着黑衣或白衣的黔首。因为世道不宁、道路不靖,行人多随身佩戴短刀、长剑。
  
      荀贞偏转马头,给一辆对面行来的牛车让开道路。
  
      车内坐着一位高冠博带的老年儒生,衣袍整齐,文静安详地坐着,旁边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两边交错时,小孩子好奇地看了看荀贞。
  
      小孩儿肤色洁润,如粉雕玉琢,小大人似的挺着腰杆,跪坐车篷下,甚是可爱。
  
      荀贞友善地还他了一个笑脸。拉车的牛身上以及车轮、车身上都满是尘土,风尘仆仆的样子,看来走的路不近,这老者大约是从外地来,带着孙儿往城中访友去的。
  
      顺着官道直走,数十里外就是颍阴县城了。
  
      颍阴(今许昌)地处腹地,隶属颍川郡,人文荟萃,城中最著名的有两大姓,一个刘氏,一个荀氏。刘氏乃前汉“济北贞王”之后,荀氏则是战国时儒学大师荀况的后裔。
  
      荀贞即出身荀氏。
  
      在多年前的一场大疫中,他的父母相继亡故,只剩下了他一人,承祖上余荫,家中有宅院一区,良田数百亩,与族人相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算是中人之家。
  
      ……
  
      牛车“吱呀吱呀”地远去,荀贞的心神很快转到了眼下。
  
      他从马上跳下来,整顿了下装束,来到亭舍前。
  
      “亭者,停也”。
  
      地方上的“亭”,不但是最基层的治安单位,并且有接待过往官吏、给远行百姓提供住宿的责任,所以“亭舍”颇大。
  
      颍阴是大县,繁阳亭又是县中数一数二的大亭,亭舍的门面很气派。
  
      隔着大老远就能看到在亭舍内有一根丈余长的柱子高高耸起,柱子的上端有两个大木板,交叉横贯。此物名叫华表,又叫桓表,是上古遗制,用来给行人指示道路方向,做路标用的,也是亭的标识。
  
      此时到得近前,看得更加清楚,只见亭舍占地颇广,地基高过地面,有石板阶梯与官道相连。
  
      站在蓝天白云之下,立在麦田官道之间,他在门外看了会儿,觉得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在过去出游的路上,见过不少类似的亭舍;陌生的是即将成为眼前这个亭舍的主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奇怪滋味。
  
      “这便是我以后长住的地方了,来到这个时代已有十年,费劲千辛万苦,终能执掌一亭,虽所辖之地只有十里,但也算可以开始着手‘大计’了。”
  
      调侃了自己几句后,他牵着马拾级而上,当先是一座大门。
  
      ……
  
      门边的塾中坐了一个老卒,见他上来,从屋中走出,和善地问道:“投宿?还是有事?”
  
      “在下荀贞。”
  
      老卒站直了身子,问道:“可是新任的亭长?”
  
      “正是。”
  
      “唉呀,请恕小人眼拙。”老卒诚惶诚恐,撩起衣袍,就要行跪拜之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