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 远交近攻

井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敛果小说www.runsolenergy.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原文: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下火泽。这个词儿其实是大家相对比较熟悉的一个成语了,出自于司马迁的《史记》,实际上是当时秦国扩张的一个方针政策而已,大约在秦昭王时期,也是秦国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该政策才开始逐渐成熟。首先,这段原文的意思很明朗,就是说如果发展受到了地理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就近获取利益,上下火泽就说火苗都是向上燃烧,而水都是往下流淌的,只要顺应自然规律就能获得好的结果。
  战国时期的魏国源自晋国,因为地处中原且文化发达,该地盛产文化名人,当时稍有才学的学子都希望能够在魏国求得一官半职,实际上魏国本地人也出了很多的饱学之士,很遗憾的是无论是外来者还是本地才子均未得到魏国国君的重用,商鞅、范雎、张仪以及孙膑等人无一不是如此,这里面商鞅、张仪与范雎其后都成为了秦国的相国,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范雎生存的时代正好就是秦昭王时期,秦昭王这人说起来与去年非常火爆的电视剧《芈月传》有些关系,芈月正是秦昭王的母亲,他们之间的关系我暂时就不去展开,我们要知道的是秦昭王是秦国最终一统中国的实际奠基者,他在历任秦王中在位时间最长,在长达五十余年间,他上接父祖秦孝公与惠文王两代雄主,下面开启了秦始皇的霸业,在位期间,任用范雎、白起等人,彻底将东方六国打残,此后东方六国再无力与秦争霸正是源于秦昭王的政策,这就是所谓的“远交近攻”。魏国人范雎在魏国差点被人搞死,无奈逃到了秦国并受到了秦昭王的礼遇,当时的秦国实际上有些迷茫,毕竟从秦孝公到秦惠文王两代基本已经奠定了秦国的强国地位,商鞅的耕战体系确实非常适合秦国的国情,秦昭王的哥哥武王赢荡基本可以忽略,那么秦昭王实际上肩负着怎么改变局面的问题,毕竟在张仪当政时期,奉行的是“合纵”政策以对抗苏秦的“连横”,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合纵连横”政策的来源。那时候东方六国动不动就联合起来与秦国打,虽然每次秦国都能化险为夷,但是长此以往也不是个事儿,范雎就此向秦昭王献上了“远交近攻”,范雎指出秦国越过韩国与魏国的土地去攻打齐国简直是失策,劳师远征,长途奔袭不说,打下来的土地与秦国并不接壤,一块飞地是守不住的,换个角度,我们与远处的楚国以及齐国、燕国等保持一定的友好关系,这就是“远交”,对于与自己接壤的韩、赵、魏三家花大力气打击,获得一点土地立即就能并入秦国,日积月累,必然获得成功,再者,韩国与魏国是中原的枢纽,物产丰富,打下了好处太多了,何乐而不为呐?这就是“近攻”。秦昭王豁然开朗,立即任命范雎为相国,开始实施该计划。此后“远交近攻”的政策直到秦始皇时期依然是既定国策,这也是为什么最终结果确实是韩国最早被灭,而楚国最后被干掉。此后秦昭王不慌不忙,在周边打打杀杀,魏国与韩国一再被割地,几乎不保,而东方六国中最强大的赵国在“长平之战”中被“杀神”白起坑杀了四十万精兵,就此一蹶不振,从此六国再无力对秦国构成实质威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