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王记印坊

坐酌泠泠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敛果小说www.runsolenergy.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时候也有活字印刷了。
  不过活字刚出现的时候,并不比雕版的成本更低。
  每版印刷需要人排版且不说,因为一般用的都是泥活字,一个字烧制出来,印刷不了多少遍,字迹就模糊不清了,需得重新烧制新字。木活字亦是如此。
  铜活字的印刷次数倒不错,但这么一套制下来,一次投入的成本太高,一般的作坊都不敢制,生怕生意不好,自己经营不到赢利的那天就倒闭了。
  另外如果有图案,或是想要把字印得小一点,活字印刷根本没办法做到。
  反倒是雕版印刷,一个石雕版刻出来,只要印刷的次数多,成本就降下来了。比如四书五经,因为需求量大,不怕卖不出去,印坊都会用雕版。
  但不管用活字还雕版印刷,成本都是昂贵的。
  在历史上,直到1450年,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铅锡活字和油墨,并制出了第一架印刷机,印刷成本这才降了下来,从而推动了当时的欧洲文化繁荣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现在,尚德长公主她们就面临了这样的问题。
  像女子报纸这种,一旬一刊,因为针对的是女子,这时代女子识字率又低,开始的时候能卖出百来份就不错了。
  就算不赚钱,一张报纸也需得卖上一、二百文钱,除了不差钱的贵族女子,有几个平民女子舍得去买报纸呢?
  如果只发行一百来份报纸,她们倒是可以采取手抄报的方式进行。但她们的初衷是让所有识字女子都能通过报纸获取知识,从而自强自立。发行的数量少,就起不了多大作用。
  而想要发行量大,就得印刷。
  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报坊不能收支平衡,也意味着它走不远,恐怕办过几期后就夭折了。
  这也是古代没有报纸的原因。它完全受客观条件限制。
  朝廷倒有邸报。在中国古代,宋时邸报都是手抄报。直到明末西方铅活字传入中国,邸报才发行活字版本。
  在古代,不到一定级别的官员,也看不到邸报。
  赵如熙是一个走一步看十步的性格,在给崔夫人出主意的时候,又怎么不知道办报面临的困难?她早就在这里等着了。
  她制作了铅活字,制了油墨,制作并改进了古登堡的印刷机。
  她建议尚德长公主和崔夫人办报纸,不光是为女子提供精神食粮和就业机会,更是要把这种印刷术和印刷机带到这大晋,推动大晋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所以她的印刷作坊虽在年前就开张了,但并没有到处去招揽生意,只默默地印了一些四书五经堆在那里。她一直在等着尚德长公主和崔夫人提出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早在我提议你们办报的时候就想到了。”赵如熙笑道。
  她走到桌前,掏出炭笔和记事本,写了一个地址,把那一页扯下来递给崔夫人。
  “这是我无意中发现的一个印坊,我打听了许久也不知印坊的主人是谁。但他家印刷好像是用了一种新的手段,能把字和图案印得极好,价钱也不贵,速度还快。你去打听打听看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