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2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木子蓝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敛果小说www.runsolenergy.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洛阳。
  
  皇帝已回关中长安,令太子全权处置军国政务。
  
  殿中,承乾看着高士廉送上来的第三道致仕表章,眉头皱起。
  
  “前些日孤登高相门探望,高相公瘦不成人形,病体虚弱,仍然牵挂朝堂事务。说起朝廷在西域和漠北的大捷,仍赞赏前线将士们勇敢······”
  
  承乾长叹一声,“孤奏报圣人,圣人降谕,高相忠心为国,一生操劳,如今年已七十,便准许高相致仕。免去其右仆射之职,以开府仪同三司身份致仕荣养,特进封三公之司空加太子太傅,以表彰高相之忠心耿耿。”
  
  高士廉致仕,其长子东阳驸马都尉高履行升为户部尚书。
  
  “中书侍郎崔敦礼迁尚书右仆射,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
  
  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授吏部尚书,参预朝政。
  
  太子右庶子李百药授礼部尚书,光禄大夫唐俭加特进检校兵部尚书。”
  
  老臣高士廉致仕,因病重,由其子高履行上殿代父谢恩,然后再接受户部尚书的升迁,谢恩。
  
  高士廉做为皇后的舅父,在朝中数任右仆射并屡次兼任吏部尚书之职,可以说是政事堂里的老面孔,深得皇帝信任。
  
  如今七十岁古稀之龄病退,朝中老臣面孔又少一张。
  
  崔敦礼再进一步,升迁右仆射,激动上前谢恩。这位秦琅的舅父,身后是秦琅为代表的军功新贵集团,以及山东五姓七望的支持。
  
  于志宁是关陇贵族集团的,八柱国家之后,北周太师于谨的曾孙,父亲曾任中书舍人。于志宁在隋朝时就起家为县令,后来主动弃职投奔李世民,位列十八学士之一。
  
  资历还是很老的,李世民即位之初,便拜中书侍郎封黎阳县公,授散骑常侍,任太子少詹事,曾是承乾的老师。
  
  只不过在东宫任职期间表现不佳,曾跟秦琅不和,不得太子喜欢。不过李世民倒一直对他很信任,一直留他在东宫任职。只是后来太子差点被废,导致大批东宫官被贬外出,于志宁也因此被贬。
  
  但后来承乾储位稳固后,于志宁也很快再召回朝中,于志宁在朝中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关系良好,这次他进封吏部尚书,并正式白麻宣相入政事堂为相公,倒也不意外。
  
  毕竟如今老臣一个个凋零了。
  
  倒是唐俭检校兵部尚书让人意外,唐俭的资历可比于志宁强多了,唐俭是太原起义功臣之一,是李渊的心腹老班底,最早封国公的那批人。
  
  所以玄武门之变后,一直是坐冷板凳不为重用的,唐俭也早明白,所以不管给他什么官职,也就没心思做事,此时也六十多岁了,之前一贬再贬,已经被贬到光禄大夫的虚阶,谁料这次授予兵部尚书,虽然加了检校二字,也未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参预朝政未正式拜相,可兵部毕竟是六部中的重要部门。
  
  加上此前拜相的太子左庶子杜正伦,承乾的东宫官已经有三人拜相,东宫正在一步步的接管朝政大权。
  
  中书令许敬宗、侍中褚遂良、左仆射长孙无忌、右仆射崔敦礼。
  
  黄门侍郎杜正伦兼太子左庶子,吏部尚书于志宁兼太子右庶子。
  
  同中书门下三品萧瑀加太子詹事。
  
  政事堂仍然是七位宰相。
  
  礼部尚书李百药兼太子左庶子,兵部侍郎高季辅兼太子右庶子。
  
  刑部侍郎张行成兼太子少詹事,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来济兼崇贤馆学士。
  
  东宫的两位詹事、四位庶子加一位学士,三人入政事堂为相,一人兼尚书,三人兼侍郎。
  
  而东宫名义上统领兵马的将领,是以程咬金兼左卫率,以苏定方兼右卫率。
  
  可以说,就算现在皇帝真的在长安突然驾崩,这个班底也可以直接灵前登前了。
  
  武德宰相里,如今也就萧瑀还在了,陈叔达、杨恭仁、宇文士及、封德彝等也都不在了,而贞观前期的宰相班子,房玄龄、杜如晦、杜淹、王珪、韦挺、温彦博、杨师道、高士廉、秦琅、魏征、长孙无忌这些人,也只剩下一个长孙无忌在了。
  
  现在朝中的宰相里,许敬宗、褚遂良、崔敦礼、于志宁、杜正伦等无疑是第三代宰相班子,本就是多是出自东宫的太子人马。
  
  礼仪过后。
  
  七位宰相重新坐定。
  
  李百药、高季辅、张行成、来济等因为兼任东宫官,因此也都列席会议。
  
  “西域、漠北战事都大获全胜,圣人于长安下谕,要求务必做好战后安置,诸位今天就来议一议这事。”
  
  萧瑀是羁縻派,认为近年对西域漠北等的战事,劳财伤兵,十分没有必要,应当撤回兵马,而授封其君主,只要对方向大唐臣服进贡便可。
  
  不过萧瑀的话音一落,便被左仆射长孙无忌激烈抨击,认为他这是违背圣人一贯以来的对外国策,更是出卖将士们。
  
  “前朝之时,对草原胡族多行羁縻之策,那皆因草原胡人实力强大,所以最后甚至不得不委屈下嫁女子和亲。然我大唐如今国力强盛,唐骑出击便可踏破万里之外,岂可再委屈女子求和乎?”
  
  没有实力,就算和亲下嫁公主,那也求不来真正的太平。
  
  承乾坐在那里静静的听着,他如今监国摄政,总能保持着很冷静的态度,让臣子们尽情发表意见,能很巧妙的利用臣子来达到自己的想法,很少轻易的先透露自己的打算。
  
  “那以长孙相公之意,该如何?”
  
  “我大唐西域和漠北皆大胜,自然是当趁势而进,进一步加强对两地的控制。”
  
  “那先说漠北。”
  
  漠北薛延陀已灭,其中回纥的吐迷度功劳不小,但他也趁唐军攻薛延陀之机,抢占了许多薛延陀的草场和牲畜、人口等。甚至从漠北传回的消息显示,虽然朝廷在战后马上于漠北设立镇北大都督府,并把漠北铁勒诸部等划为十三个都督州,各授其酋长为都督刺史等。
  
  吐迷度也表面接受了朝廷的都督册封,还向漠北的唐军送牛马骆驼等,但他对内却在效仿突厥旧制,自称可汗,设立官职等,很明显,吐迷度想要效仿当年唐灭东突厥后,薛延陀趁势称雄漠北的旧例,也想当漠北的大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