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孙子兵法的错误运用,明朝三大营的落寞

孤单心碎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敛果小说www.runsolenergy.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明朝的军队怎么样了?
  
  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先后建了三大营,皇帝直接节制,对外可以守国门,对内可以震慑藩王。
  
  明朝初期几十年一直是最强战力的军队。
  
  张辅在征讨安南时,发现安南火器使用的优点,用降将在工部任职,建成专门的火器部队神机营。
  
  加上五军营的重装步兵,三千营的机动骑兵部队,明朝初年就是靠三大营把蒙元势力逐出漠北,直接导致他们分裂成了几个部落,势力衰弱。
  
  可是,就是这么一只战斗力强悍的部队,在英宗时期开始变得涣散。
  
  首先,三大营的指挥权被宦官集团把持,镇守内臣,也就是太监做监军,掌管三大营各部的日常事务。
  
  这些人不懂军事,不会练兵,但是他们擅长把营中精壮兵士派去垦荒,或者去自己田地去劳作,给自己干活、种田赚银子,名曰太祖旧制屯田。
  
  钱,按照亲疏远近私分。
  
  大营里留的是老弱充样子。
  
  试想一下,军队战时能战,靠的是平时训练,技能阵法,都是要反复练习,才能在战时发挥作用啊。
  
  这些太监监军们掌握基层军官的晋升大权,往往安插自己的亲信进入军队镀金,升迁还很快,而真正能打仗会练兵的既没有指挥权,也没有升迁的机会。
  
  所以说,三大营的基层军官管制体系已经在崩溃边缘。
  
  塞外的蒙元势力在被洪武大帝朱元璋,成祖朱棣前后几十年的打击下,蒙元分裂为鞑靼,瓦剌,兀良哈。
  
  成祖朱棣用了十四年,先后五次征讨塞北,重创鞑靼和瓦剌。
  
  鞑靼和瓦剌也都表面上臣服明朝。
  
  后来,瓦剌打败鞑靼,并吞其各部落的人马,瓦剌太师也先在英宗时期统一各部,逐渐强大起来。
  
  英宗正统十四年,瓦剌太师也先派遣使臣两千多人到明朝朝贡,要求赏赐。
  
  那时候,明朝的朝贡体系就是一种贸易方式,边陲少数民族来中原王朝朝贡,带着各种产品,名义是给皇帝进贡,实际上是等着皇帝的赏赐,而一般来说皇帝的赏赐会远远大于朝贡的价值,这样朝贡者得到实惠,赏赐者得到万国来朝的面子,皆大欢喜。
  
  可是,这次来的人多了,据说还谎报多出一千人,掌权的王振又很吝啬,他不准瓦剌提出赏赐要求,还价直接砍掉五分之四,这次朝贡让没有占到便宜的瓦剌太师也先极为恼怒。
  
  开始调集人马,兵分四路攻掠明朝的边境城市。
  
  也先亲自带兵攻击大同,大同守将吴浩战死,大同丢失的战报就传到北京城。
  
  明英宗此时已经二十三岁,面对战报一筹莫展,问王振该怎么办。
  
  王振说,不就是几个瓦剌骑兵么,何足挂齿,皇帝御驾亲征,瓦剌兵一听说不就望风而逃了么。
  
  英宗看王振说的如此轻松,竟然就觉得这事应该是很轻松就搞定了。
  
  想象一下父祖都曾御驾亲征塞外,认为自己亲征也一定是出师必捷。
  
  皇帝决定御驾亲征,三天后出发。
  
  可是明朝的大臣们可不这么想,兵部和吏部的主官都纷纷劝谏。
  
  就三天?
  
  三个月准备也不一定可以啊。
  
  打仗不是儿戏,需要长时间的规划。
  
  结果英宗不听,一意孤行,劝谏者治罪,结果朝堂再无反对声音。
  
  这年七月,英宗和王振带着调集的大军出发,出居庸关往西开拔,号称五十万,实际估计有三十万到三十五万人。
  
  王振对待军国大事极为儿戏,出征的各项准备工作根本就没有细致周密的筹划,就仓促出发。
  
  进入山区后士兵又冷又饿,物资和粮食的保障根本没有提前进行,兵士没有准备秋衣,苦不堪言。
  
  而瓦剌听说明朝皇帝亲征,他们就先撤退,观察明军的态势,准备诱敌深入。
  
  而王振听说瓦剌有撤军退却的迹象,就跟皇帝说是天威所致,瓦剌已经害怕的撤军了。
  
  王振以为瓦剌军撤退,也就就坡下驴,宣称获胜,班师回朝。
  
  可是,这问题就出在回去的线路上了。
  
  明军应该按计划原路返回,从大同经宣化,过土木堡,经怀来城,入长城的居庸关,这就回到北京,当年成祖朱棣出征塞外就是这个线路。
  
  不知怎么搞的,从大同出来,传令皇帝要途经蔚州,军队就来了一个右转弯,往南奔蔚县去了。
  
  可是刚走了四十多里,军令又变了,要军队改向东行,往宣府方向走。
  
  原来,问题出在王振身上,他想让皇帝路过他的家乡,也让家乡人看到他的地位和权势。
  
  可是走了一段路,他想到这几十万大军,去他家乡,他在老家田地众多,万一人马踩踏他的田宅,那可就不好了。
  
  他就又去改变皇帝的心意,皇帝对王振言听计从,就发生了这样的一日之内军令多变的事情。
  
  其实有人建议皇帝,此时明军就奔蔚县走,然后入长城紫荆关,就安全了。
  
  而且也不绕路。
  
  可是,年轻的皇帝可能觉得不按照成祖的胜利路线回京,那多没面子啊。
  
  还是命令明军绕路回宣府,按原路回京。
  
  军国大事,就这么折腾了几天时间,前进速度缓慢,粮草也跟不上,士兵饥寒交迫,怨声载道。
  
  可是,瓦剌大汗也先可没闲着,当他发现明军兜了个大圈子,他可就有时间直接追击到明军了。
  
  他带着兵马,马不停蹄地去追杀过去。
  
  明军经过宣府,在土木堡,可是瓦剌也先的骑兵先头部队也追上了,明军拼死抵抗,算是稳定了战线。
  
  这时有大臣趁天色上没有黑,建议皇帝立即再走二十多里就可以入怀来城,王振不准,因为他有一千多车的财物没到,没经过勘查就决定土木堡的高地扎营等候。
  
  还有大臣苦劝皇帝,敌酋大部队还没到达,皇帝立即轻车简从,快速前往居庸关,以保万全,王振还是不准。
  
  在土木堡耗掉两天,也先大军到达,而土木堡扎营的地点,没有水源。
  
  挖地数丈不得水,全军人马饥渴了两天,战斗力几乎丧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